南宋的皇帝子嗣不丰恒财网,从开国皇帝就开始绝嗣。
宋朝历时152年,共经历10位君主,若不计朝代覆灭前那3位仅具象征意义的幼年君主,则此前7位掌握实权的成年君主中,竟有3人无后而亡,比例接近半数。
通常情况下,如果皇帝没有后代,可能会在皇室成员中挑选与皇室关系最为亲近的年轻男性来继承皇位。
例如明朝继承了明武宗皇位的,就是和他同一个爷爷的堂弟嘉靖。
然而南宋的这些没有子嗣的君主,在挑选后继者时需要考虑的问题相当多,可以说是完全暴露了他们的治国谋略。
本文我们就来看看,南宋这3个绝嗣的皇帝,都把皇位传给了谁。
01、宋高宗赵构
靖康之耻当中,北宋的皇室几乎被一网打尽,当了金人的俘虏。
展开剩余92%宋徽宗第九个儿子赵构,因为被委派前往金军驻地,离开驻地后没有回到都城,从而侥幸保全了性命。
都城失守之际,赵构向南方拼命逃窜,即便遭遇了金军“翻山越岭”式的搜查,他仍然毫发无伤,最终在金陵称帝,创建了宋朝。
那一年赵构年满二十,依常理该已结婚并有后代。然而史籍中并未提及他在北宋时期的子嗣,不清楚他们是否沦为金人阶下囚,又或者全都夭亡了。
赵构继位后的次年,他仅有的见于史册的儿子赵旉(读音为fū)降临人世。
后来有传言称,他在逃亡途中惊吓过度,导致丧失了生殖功能。
自从赵旉降生以来,年纪尚轻的赵构,便再也没有新生命降临了。
赵构对唯一的儿子赵旉万般宠爱。
他三岁时,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废掉赵构,另立小赵旉为皇帝,又请赵构的伯母孟太后出来管理国家大事。
二十六日之后,勤王部队抵达,斩除了苗、刘二人,赵构得以重新登基称帝,同时将赵旉册立为皇太子。
随后或许是为了平复心情,赵构带着赵旉出去游玩。
赵旉突然生了重病,没过多久,就因为一名宫女不小心踢到了金炉,使其发出声响,受到惊吓而去世。
赵构失去了唯一的儿子。
但他家里还有一个皇位需要继承。
赵旉离世三年后,赵构察觉到今生恐难再有亲生兄弟,便下令从皇族子弟中挑选十岁以下者,过继为皇嗣。
他的要求十分特殊:他要的是太祖后人。
宋朝建立者名叫赵匡胤,他是第一代君主。这位皇帝离世后,皇位传给了他的弟弟,而非他的儿子。接替他位置的是赵光义。
宋朝的皇位由宋太宗的后代相继继承,赵构本人也是赵光义的后裔。
赵构是宋太宗的第六代子孙,与赵匡胤的后代,血缘联系早已疏远,超出了五服的界限。
他为何要将帝位传给赵匡胤的后裔,而非亲缘更近的亲属呢?
可能有人要说,赵光义的子孙在靖康之难当中被一网打尽了呀。
在靖康变故中,被掳走的是皇室中的若干旁系亲属,其中以赵构的兄弟和侄辈居多。
但是赵光义的子孙还是有不少逃到了南方的。
赵构没有选择与自身亲缘更近的赵光义的后代,而是挑选了赵匡胤的后裔作为继承者,这充分展现了他作为帝王的权谋手段。
其一,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
赵构的皇位算不得稳固。
他前两位君主,宋徽宗和宋钦宗,都育有子嗣。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庶出儿子,在皇位继承的次序上,他的位置相当靠后。
既然他可以当皇帝,那么其他宗室为什么不可以?
北宋覆灭之后,另有一些宋朝皇室成员自行宣告称王,亦或是有他人借助宋朝皇室的名义建立政权。
更为严峻的是,一旦金朝那边表明意图要拥立宋徽宗或宋钦宗的后代登基,赵构的帝王地位即刻会丧失合理性。
赵构在此情形下恒财网,提出要将帝位交还给宋朝的开国君主赵匡胤的后裔,这样做是巩固其统治地位的有效手段。
这会让赵光义的后人们无话可说。
赵匡胤的后代早已与皇室失去联系,既缺乏社会基础,也没有任何权势,无法对赵构的统治构成威胁。
其二,为了自己的身后名。
赵构身为皇室成员,明白北宋两位无子嗣的帝王驾崩后所发生的情况,这是不言而喻的。
宋仁宗收养了血缘关系较近的侄子做皇嗣,这就是宋英宗。宋英宗即位后立刻变卦,将宋仁宗的女儿安置到偏僻的宫室,并且挑起了濮议之争,拒绝承认自己是由宋仁宗过继而来,坚持要追认亲生父亲。
宋哲宗去世时没有选定皇位继承人,后来他的异母弟弟宋徽宗成为了皇帝。宋徽宗即位后,请求曾经支持他当皇帝的向太后在帘子后面处理政务,完全改变了宋哲宗生前的政策,并且让宋哲宗废黜的皇后重新恢复了地位,这让宋哲宗非常难堪。
赵构总结出的经验是,必须将帝位传给没有血缘关系、看似没有可能继承的人,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只有这样做,这个人才能真心实意地跟从他并感激他,从而维护他的声誉。
毕竟赵构自己也清楚,自己干的很多事,都挺不是人事的。
其三,为了安抚南宋臣民。
靖康之难时,北宋以一种令人震惊且无比可耻的结局覆灭,皇室成员几乎全被擒获,沦为金国的囚徒。
余下的宋朝臣民们,难免会对赵构这个宋徽宗之子信心不足。
再加上当时流传着赵光义“烛光斧影”杀兄夺位的传说。
依照当时人们的看法,很多人会认为这是赵光义的不道德行为,致使他的后代失去了江山,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民间也开始流传起“太祖之后,当再有天下”的谶语。
当此之际,赵构主动表明将皇位继承给宋太祖赵匡胤的后裔,此举多少能起到些许抚慰的效果。
02、宋宁宗赵扩
宋宁宗赵扩是南宋第4个皇帝。
他接连生育了九位皇子,这样的繁殖能力在整个宋朝的帝王之中都堪称顶尖。
然而那九个儿子在幼年时全部去世,他因此成为南宋第二位没有后代继承皇位的君主。
宋宁宗不得不从宗室里寻找继承人。
宋宁宗的挑选余地其实相当大,南宋的帝王们通常难以繁衍后代,他的父亲宋光宗和祖父宋孝宗都没有可以继承皇位的子嗣,不过宋孝宗的同母兄长赵伯圭,其后代却相当兴旺
这一脉也是和宋宁宗血缘关系最近的了。
可宋宁宗的最终选择却让人大跌眼镜。
他总共收养了三个皇子在身边教育,其中他正式册立的太子赵昀,和最后登上皇位的赵昀,都是赵匡胤第二个儿子赵德昭的子孙,而宋宁宗本人则是赵匡胤第四个儿子赵德芳的裔孙。
关系之疏远,早就出了五服了。
秀王赵伯圭这一支,是宋宁宗血统上最近的人,不过有个明显的破绽,就是当宋宁宗要选继承人时,赵伯圭还活着
宋宁宗亲立的太子赵询,大约是在1193年被抱进宫抚养的。
而秀王赵伯圭,活到了1202年。
如果宋宁宗挑选他的子孙进入皇宫养育,这个年轻的皇子,日后的天子身份上,将承受曾祖父,祖父,父亲这三位先辈的管教。
赵伯圭家族人丁兴旺,他的后裔数量众多,具体数字难以精确统计,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至少拥有九个儿子,孙子辈的人数更是超过二十位。
而宋宁宗这边,自爷爷宋孝宗起,皆无后嗣。
一旦选定赵伯圭的子孙作为后继者,宋宁宗便深感忧虑,担心自己离世之后,皇权将不会继续由这一支血脉掌握。
南宋版大礼议,九成九要上演。
也难怪宋宁宗宁可选出五服的继承人,也不肯选近亲了。
不过,宋宁宗的继承人问题,远远没有宋高宗顺利。
他于1207年册封十五岁的养子赵询作储君。然而赵询在十三年后离世,终年二十八岁,并且没有留下子嗣。
宋宁宗在悲痛情绪之下,又将远房宗亲赵竑册封为皇子,另外,基本上失去贵族身份的赵匡胤子孙赵昀,也被追封为沂靖惠王的裔孙。
沂靖惠王赵抦,就是宋孝宗的孙子,宋宁宗的堂弟。
皇子赵竑和当时的权臣史弥远关系不和,史弥远不希望他将来能当上皇帝。
宋宁宗离世后,史弥远与杨皇后联手,伪造遗言,声称皇帝驾崩前打算册立赵昀为皇嗣并接替帝位,原先的皇嗣赵竑则被贬为济王。
可以说,宋理宗赵昀能够当上皇帝,完全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03、宋理宗赵昀
宋理宗是在宋宁宗绝嗣,又不肯立近枝的情况下继承皇位的。
结果他的3个儿子全部夭折,以至于南宋连续两代皇帝都绝嗣。
这在历史上也是及其罕见的。
相比之下,早先两位无子嗣的帝王在册立皇子时,煞费苦心权衡了诸多皇权权谋层面的因素,而宋理宗的决定,就直截了当得多。
因为他有一个同母弟弟,名叫赵与芮(音ruì)。
宋理宗七岁时父亲去世,他们这一支血脉与皇室已经相去甚远,到他父亲手上,家族地位几乎跌落至普通百姓水准。
所以他从小和弟弟相依为命,兄弟感情十分深厚。
后来宋理宗偶然间成为宋宁宗的继承人,接着他登上了皇位,这样一来,他唯一的弟弟自然也能充分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
宋理宗无子嗣,因此他决意册立堂弟赵与芮之子为皇位继承人。
然而,赵与芮也是子嗣艰难。
他家宅院矛盾激烈,嫡妻虽无子嗣,却无法容忍其他女性为他和赵与芮诞下后代。
有次,黄定喜这个婢女怀上了身孕,赵与芮的夫人获知消息后,马上就给黄定喜下了药。
由此可见,赵与芮子嗣稀少,很可能与这位女子有密切关联。
黄定喜运气很好,尽管服用了药物,她还是保住了胎儿,几个月之后,她为赵与芮生下了唯一的儿子赵禥,他的名字读音是qí。
赵禥在娘胎里就中了毒,身体非常孱弱,而且思维比一般孩子差很多,直到七岁才开口说话。
但他作为宋理宗与兄弟仅有的子嗣,即便朝臣多有异议,宋理宗仍旧决定将他收为皇嗣,又把帝位交给了他。
可以说,宋理宗的这个选择,是把个人的私欲放在江山之上了。
04、写在最后
皇位的传承,说简单,似乎很简单。
如果皇帝有儿子,那就按照嫡长子继承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若君主无子嗣,需依亲属远近择人,或选取最亲近者继位,或过继最亲亲属之幼子为嗣。
可是历史上实际的皇位传承,却往往很复杂。
皇帝要考虑的问题很多。
南宋时期,宋孝宗的长子不幸去世,次子赵恺虽然才能和性情都无显著缺陷,他却仍旧决定改立第三个儿子来继承皇位。
南宋期间,有三个皇帝没有后代,其中最后一个宋理宗,坚决要立自己唯一同母弟弟的儿子为继承人,其他人的选择,都是早已超出五服范围的远亲宗族成员。
是为了,让皇权地位更加巩固,确保身后不会出现类似南宋大礼议的窘境。
可见,在皇帝的思维方式里,“规矩”“理应”并没有那么重要。
保证自己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这就是帝王心术。
你觉得是不是呢?
发布于:陕西省亿腾证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